《表4 未改性和改性后香蕉皮吸附Cd2+前后元素组成分析》

《表4 未改性和改性后香蕉皮吸附Cd2+前后元素组成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香蕉皮改性材料对废水中二价Cd离子的吸附特性与机理》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香蕉皮改性前后及改性香蕉皮吸附Cd2+后的表面元素组成见表4。对比改性前后香蕉皮的元素组成可知,改性后,C的相对含量提高,H和O的相对含量降低,这使得材料的H/C由0.158降低到0.102,而O/C比由0.731降低至0.469。H/C值降低,表明香蕉皮改性后芳香性增强,结构变得更稳强[46],而O/C值降低说明改性后材料极性下降[47]。这些改变有利于材料在水中保持稳定的形态,有利于Cd2+的吸附。另一方面,改性后,K相对含量降低了4.38个百分点,而Na的相对含量从0增加至1.55%,推测在改性过程中,NaOH电离出的Na+进入了材料内部,取代了香蕉皮中的K和部分游离H。从离子交换的角度分析,Na+的交换势低于K+和H+[48],因此,该过程有利于Cd2+通过离子交换被材料吸附。而吸附Cd2+后,未改性香蕉皮和改性后的香蕉皮Cd2+相对含量分别从0增加至3.65%,和8.03%,证实Cd2+确实被两种材料吸附,也表明改性后的香蕉皮对Cd2+的吸附能力有所提高。此外,未改性的香蕉皮在吸附Cd2+后,K含量从4.9%降低到2.93%,同时H/C由0.158降低到0.141,这可以解释为吸附过程中,Cd2+与香蕉皮中的K和H发生了交换作用。而改性后的香蕉皮在吸附Cd2+后,K和Na的相对含量均降至0,这说明在吸附过程,材料中的K、Na等金属元素中与Cd2+发生了离子交换,同时,H/C比和O/C变化幅度不大,说明其他元素成分变化不大,暗示了离子交换是吸附的主要方式。对比可知,未改性的香蕉皮K元素交换不彻底,这是因为改性前,大量多糖物质和可溶性纤维覆盖在材料表面,阻碍了Cd2+与材料充分接触。而改性后的香蕉皮,在去除表面覆盖物后,内部结构开放外露,使得离子交换彻底完成,因此,改性有利于香蕉皮对Cd2+的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