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农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表1 农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要提高一个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首先必须壮大农业生产规模,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提高牧渔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为此可选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牧渔业产值占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等4个指标予以表示[5];其次,需要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主要表现为扩大劳均耕地面积,以推进农业机械化,更好地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扶持,改善农业生产灌溉基础设施,为此选择劳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机动力、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比、劳均财政支农支出、有效灌溉率5个指标予以表示。第三,从产出方面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也越高,满足人们农产品需求的能力也越强,为此可选取农业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劳均果蔬、肉类和水产品产量等5个指标予以反映[18-19];最后,农业生产应该建立在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能够满足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需求,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选取农业GDP增长率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以表示农业经济可持续性[19-20];森林覆盖率、农业成灾率、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和农药施用量以反映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性[20]。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农业的规模结构、要素投入、产出水平和可持续性4个方面,选取了20项指标,构建了中国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