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正畸正颌治疗前后患者侧貌硬组织指标对比》

《表1 正畸正颌治疗前后患者侧貌硬组织指标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骨性Ⅱ类SSO下颌前徙患者的侧貌美学变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P<0.05;**P<0.01

本研究中正畸+正颌组骨性Ⅱ类患者治疗通过SSO前移下颌骨后几乎所有的硬组织指标均趋于正常,其中ANB角及NA-PA角显著减小,NP-FH角显著增大(表1),说明上下颌骨失状向关系得到改善。Storms等[14]对行正畸治疗结合BSSO前移下颌骨的109例安氏Ⅱ类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下颌前徙术后ANB角明显减小,与我们的研究基本一致。本研究中正畸+正颌组患者U1-NA length治疗前为6.0 mm,治疗后为2.5 mm,上前牙与上颌骨关系趋于正常,平均回收仅3.5 mm(表1),且仅为冠移动,牙齿根部基本不需要移动,牙齿移动难度较非手术掩饰治疗小很多。而骨性Ⅱ类错非手术治疗时,上前牙往往需要大量回收以掩饰颌骨畸形[10]。当上前牙牙根与腭侧骨板相抵触时,牙根吸收及骨皮质开裂的可能性增大[15]。上前牙大量回收后往往发生上前牙舌倾,此时大量控根则会使牙根吸收及骨开裂继续加重[16]。本研究中患者初诊时L1-MP角代偿性唇倾,治疗后L1-MP角达到94.9°,趋于回归正常范围,下前牙基本直立于下颌骨(表1)。Potts等[17]对34例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安氏Ⅱ类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下颌前移术后ANB角平均减小2.6°,仅有51.4%的患者颌骨纠正到了理想的位置,他们认为,骨性Ⅱ类患者术前正畸需要直立下前牙,充分去除牙齿的代偿以便最大程度纠正颌骨的错位。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术前矫治中下前牙虽然需要较大的回收以直立牙轴,但也仅为冠部的移动。以上结果说明,骨性Ⅱ类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术前矫治相对于正畸掩饰治疗难度降低了很多,而且降低了牙根吸收及牙槽骨开裂的可能,更有利于牙齿牙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