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13例腹盆腔非实质脏器肿瘤的一般资料及CT征象》

《表1 113例腹盆腔非实质脏器肿瘤的一般资料及CT征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腹盆腔非实质脏器肿瘤的MSCT诊断价值》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代表此单元格无意义:年龄跨度广不适合算平均年龄,或病灶为多发不适合算平均大小

6例脂肪肉瘤位于腹膜后肾前间隙,4例位于肾周间隙,最大径平均约为10.4 cm;高分化者内含脂肪成分,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图1),去分化者可无脂肪,呈中度不均匀强化。16例畸胎瘤均位于腹膜后肾前间隙,形状不规则,9例为儿童成熟性畸胎瘤,4例成人成熟性,3例成人非成熟性;成熟性密度混杂,囊性成分为主,内含脂肪及骨骼成分;非成熟性畸胎瘤以实性成分为主,增强扫描中度强化。14例横纹肌肉瘤均较大,平均13.7 cm,以椭圆形为主,肿瘤为实性,密度不均匀,内可见斑片状坏死,增强内可见多发血管穿行及絮片状强化(图2)。4例平滑肌肉瘤位于腹膜后肾周间隙,圆形边界清楚,大小约为5.4 cm,密度相对均匀,坏死成分较少,呈中度强化(图3);2例位于腹膜后肾前间隙;3例起源于髂血管壁的平滑肌组织,伴血管内瘤栓,肿块形态不规则。17例神经母细胞瘤均位于腹膜后,肿瘤形态不规则,无明确边界,11例跨越中线生长,13例内含钙化成分,9例伴淋巴结转移,9例包绕主动脉、肾动脉等大血管;增强实性成分呈中度强化(图4)。10例淋巴瘤位于腹膜后,4例位于肠系膜根部;5例为孤立肿块型,9例为多结节融合状,包绕主动脉及其分支,6例呈“主动脉淹没征”(图5);12例肿块密度均匀,中度强化,2例内可见坏死区,残余实性成分仍为均匀强化。5例PNET位于盆腔骶前3例,髂窝1例,腹膜后1例,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多发坏死,呈不均匀中度强化(图6)。4例IMT位于肠系膜2例,大网膜1例,腹膜后1例;肿瘤形态不规则,1例病灶为多发、多结节状,肿瘤大小不一,边界不清,内可见呈大片坏死区;增强呈周边环形强化。5例淋巴管瘤起源于小肠系膜,3例起源于结肠系膜;均表现为不规则多房囊性肿块,边界及分隔多菲薄清楚(图7),1例壁厚合并感染;呈爬行钻缝生长,3例内可见血管穿行。5例异位嗜铬细胞瘤位于腹膜后腹主动脉旁(图8),4例位于盆腔;肿块多为类圆形,大小平均3.9 cm,密度不均匀,内含钙化及坏死,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强化明显,CT值均达100 HU以上。7例castleman,4例位于髂窝,2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小网膜,均为类圆形肿块,平均大小4.8 cm;5例透明血管型中2例内含簇状钙化,实性成分密度均匀,增强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下降,呈快进快出式(图9A~C);2例浆细胞型密度均匀,呈轻中度延迟强化(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