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各抗菌药物对目标菌群MIC敏感性折点 (ρ/mg·L-1)》

《表4 各抗菌药物对目标菌群MIC敏感性折点 (ρ/mg·L-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内生肌酐清除率反映患者肾功能异常对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优化及其合理性点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CLSI和EUCAST均未制定。

皮肤正常菌群以葡萄球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oNS)、金葡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链球菌(Streptococcus)为主,肠道正常菌群以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为主。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这些菌群可成为条件致病菌引发感染。从流行病学上说,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者及皮肤黏膜完整性被破坏者易致葡萄球菌引发的皮肤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及骨关节感染。本文的研究中该患者肝脾胰均受损,既往有糖尿病史及肾功能不全、免疫力低下、全身多处皮肤软组织受损伴流血,故引起感染最可能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但也可能为Enterobacteriaceae。基于此以及医师对感染的判断经验,选择葡萄球菌(以CoNS和S.aureus为代表)、Enterobacteriaceae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抗感染的目标菌群。在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前对经验方案的合理性点评与优化所依据的PK/PD靶指数,其MIC值以敏感性折点计;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出来后,对后续方案的合理性点评与优化所依据的PK/PD靶指数,其MIC值以实测值计。MIC敏感性折点及实测值均以2017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制定的标准确定[9],没有制定的以欧洲抗菌药敏测试委员会(EUCAST)制定的标准确定[10],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