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发酵时间各菌株胞外粗多糖得率及其多糖含量》

《表2 不同发酵时间各菌株胞外粗多糖得率及其多糖含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灵芝液态发酵高产胞外多糖菌株筛选及多糖特性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数值为平均值±SD(n=3),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收集不同发酵时间所得胞外液经80%乙醇沉淀得到各菌株胞外粗多糖,其得率和多糖含量测定数据见表2。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在胞外粗多糖得率上差异较大,且随着培养周期的延长所得胞外粗多糖得率的变化趋势也有不同。在培养至7d时,G0023、G0119和G0160菌株的胞外粗多糖得率均达到2.20g/L以上,G0023和G0160菌株得率分别为3.02g/L和3.14g/L,显著高于其他菌株,但培养后期此菌株的胞外粗多糖得率明显下降。培养至14d时,G0017、G0119和G0149的胞外粗多糖得率也较高,分别为2.76g/L、3.11g/L和2.78g/L。与培养7d时相比,培养至14d时,除G0023、G0152和G0160外,其他菌株胞外粗多糖得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