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不同审慎工具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回归结果》

《表4:不同审慎工具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跨国实证的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为节省版面空间,略去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下同)。

在前文分析中,各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程度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宏观审慎政策整体对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的效果十分显著;但具体分析表明,不同审慎工具的实施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从表4所示的不同审慎工具的回归结果看,在缓冲型工具中,逆周期资本缓冲、动态贷款损失拨备、资本缓冲工具,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额外资本要求,均能显著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作用效果明显。在资产负债工具中,杠杆水平、估值折扣、国内贷款规模限制、准备金率、同业风险敞口限制等审慎工具的系数显著为负,具有抑制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这些工具通过调控银行的贷款价格和供给能力,提高了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安全性。相对而言,金融机构税、贷款集中度、流动比率以及存贷比率等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外币拆借限制和外汇开放式头寸限制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这两种审慎工具的实施反而会激励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因此,监管当局需要谨慎实施后两种工具,避免出现与监管目标相左的情况。在借款人工具中,贷款价值比率能够通过限制居民贷款能力来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作用效果较为显著;贷款偿还比率系数虽然也是负数,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不同审慎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监管当局在进行工具的选择和搭配时需要谨慎评估,避免政策冲突造成监管效力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