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长三角城市比较创新人才要素投入率》

《表2 长三角城市比较创新人才要素投入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江三角洲城市创新梯度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公式(2)计算得到长三角41个城市比较创新人才要素投入率(表2)。可知,苏州的比较创新人才要素投入率最大,值为5.74;常州、宁波、镇江、杭州、无锡等城市的比较创新人才要素投入率均大于4;上海、嘉兴的比较创新人才要素投入率均大于3;合肥、芜湖、绍兴、金华、舟山、南京、南通、扬州和泰州的比较创新人才要素投入率均大于2;蚌埠、马鞍山、铜陵、温州、湖州、台州、徐州、连云港、淮安和盐城的比较创新人才要素投入率均大于1;表明上述城市的创新人才要素投入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苏州占据长三角城市创新人才要素投入“高地”。需要说明的是,上海市研发人员数量虽在长三角地区占比最高,但由于上海其它从业人数也很大,从而稀释了研发人员密度,最终导致上海失去比较创新人才投入率的“高地”位置。浙江的丽水和衢州、江苏的宿迁以及安徽省的亳州、宿州、阜阳、淮南、滁州、六安、宣城、池州、安庆和黄山等城市的比较创新人才要素投入率均小于1,说明这类城市的创新人才要素投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阜阳、亳州、宿州和六安等城市才达到全国创新人才要素投入水平的一成左右。整体看来,长三角城际之间存在明显的比较创新人才要素投入梯度,说明了创新人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