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南疆四地州各地区1994~2016年农业劳动力剩余率》

《表4 南疆四地州各地区1994~2016年农业劳动力剩余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南疆四地州农业劳动力剩余率测度及地区差异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单位:%

地区收入差距等四个因素的变动很好地解释了四地州农业劳动力剩余率的变动趋势。前文研究了地区收入差距等四个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劳动力剩余率,据此及四地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四地州1994~2016年农业劳动力剩余率变化趋势的成因。1998~2001年间的“塌陷”,主要是2000年统计方式的调整造成的[26]。而“塌陷”区前后2001~2007年较于1994~1998年的小幅度增长则与该时间段四地州第一产业产值占比高,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率不高,地区收入差距扩大,援疆政策效应的滞后性有关。2007~2016年剩余率下降的原因在于:地区间收入差距缩小,中央及自治区更加重视四地州劳动力就业转移工作(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强调全面推进就业行动计划,2013年援疆省市将促进就业作为对口援助的优先目标,2015年自治区再次强化了这一方针)。数据表明,以本地GDP与新疆GDP比值表示的地区收入差距在“1994~2007年”与“2007~2016年”年间呈“V”字型变化,表明地区收入差距先扩大后缩小。从“1994~2007年”和“2007~2016年”年均值来看,第一产业产值占比由58.38%降到29.97%,产业结构的转型也带来本地产业收入差距从3.89提高至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