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的非富勒烯受体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

《表2 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的非富勒烯受体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的非富勒烯受体光伏材料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同年,Liu等[51]将T-T-2F与B-N桥连接的联吡啶共聚,制备了n-型共聚物P-BNBP-fBT(图6).通过DFT计算,F···S原子间的距离为2.93?,远低于F···S的范德华半径(3.17?),证明了F···S原子间存在非共价相互作用,同时两个噻吩之间的二面角仅为1.3°,证明F原子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分子的平面性.以PTB7-Th为给体、P-BNBP-fBT为受体的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高达1.07 V,光电转化效率可达6.26%,能量损失仅为0.51 eV(表1和2).该项工作也是当时报道的器件效率超过6%的全聚合物电池能量损失的最小值.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子内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来调节材料结构、提高分子平面性、并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光电性能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