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竞技体操人才培养四级模式》

《表1 竞技体操人才培养四级模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全民健身视域下快乐体操对儿童少年身体发展的作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14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提出“快乐体操”运动这一新理念,同年12月我国首次快乐体操比赛在广州市举行,获得社会广泛的赞许和家长的认可[6],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快乐体操这一新兴的项目做出那些贡献呢?近年来体操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面临严峻的危机,这对我国体操项目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威胁,例如在2014年亚运会、世锦赛中国家体操女队队员严重匮乏,适龄比赛的运动员严重不足,勉强凑够6位队员,亚运会、世锦赛两场大型比赛中无间断连续的比赛,导致运动员疲惫不堪,对比赛成绩产生较大的影响,彰显出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缺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竞技体操项目本来基础较薄弱,学校体操、体操俱乐部参与体操比赛和训练的比较少、虽然我国人口较多,但竞技人才总量少,部分省队和各级体校等在选拔和招生上处于严峻困境。体操作为运动之父,对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其他运动项目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这些基础并没有被认识和开发。媒体报道负面因素较多,人们的认识易产生感性化、片面化,在世界竞技体操赛场之上为国争光的正面作用被逐渐弱化,主要是正面性的引导力度不够。中国竞技体操的发展体制和运行模式,应搭建新型的竞技体操人才培养“四级模式”(如表1)。然而,我们可以看到也必须认识到,在20世纪末至2014年期间体操项目在学校的发展渐渐边缘化,而这一时期快乐体操的出现却给学校体操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