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独白与合声:不同新闻来源搭建的新闻事实网》

《表4 独白与合声:不同新闻来源搭建的新闻事实网》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建设报》失地农民报道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4中可以看到,媒体记者、专家以及政府总的发言机会最多,而失地农民总的发声次数为7次,其中6次是与地方政府进行的对话,独声话语身份发言的机会只有1次。进一步分析样本可以发现,新闻文本中失地农民作为弱势的权益受损方或是新市民所说的话,往往是为了验证各类政策的行政效用,如“党的政策真好!成都的城管真了不起!”(《统筹城乡管理模式构建和谐宜居之都》,2004年4月1日,第6版)村民王龙高兴地说:“将来社区医疗、文体、超市、物业等配套设施齐全,社区景观设计是步移景异、美不胜收,绿化更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将得到改变。”(《拓展城镇化建设空间破解城中村改造难题》,2010年11月30日,第6版)此类话语中的失地农民共同诉说着生活变迁的喜悦和幸福的日常。可以说,失地农民某种程度上不是定义自身形象的主角,而成为了各类政策与利民措施的注脚;政府、媒体记者和专家三方不仅独声发言机会最多,与各消息源对话的机会也最多,体现了他们在失地农民报道中的主体话语地位;专家学者总的发声机会在媒体之后,其独白的机会、与政府等主流声音的合声机会较多,表明在中国的征地问题上,作为社会知识精英的专家学者具有权威发言权,对土地制度、补偿模式的探讨与思考十分迫切;职能部门的发声机会仅有3次,但多数时候是以独白角色登场,很少与其他社会力量形成对话;民主党的发言机会较少,且与其他消息来源协同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