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甘蔗栽培品种对后代遗传贡献的特异性》

《表5 甘蔗栽培品种对后代遗传贡献的特异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斑茅割手密复合体杂交利用过程野生特异基因遗传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F1中3个甘蔗栽培亲本遗传到后代的特异位点比例范围为52.11%~64.95%,平均59.75%,其中GT02-761的特异位点传递率在3个甘蔗亲本中最高(表5)。BC1中3个组合后代的栽培种亲本都是GT05-2743,其遗传到后代的特异位点比例平均为92.75%。BC2中3个甘蔗栽培亲本遗传到后代的特异位点比例范围为49.09%~94.32%,平均76.63%,其中ROC23特异位点传递率最低,FN39特异位点传递率最高(表5)。对甘蔗栽培品种与野生种质特异位点的遗传进行比较,其中GT02-761遗传到GXAS F108-3组合特异位点比例约是斑茅遗传到GXAS F108-3组合特异位点比例的6倍,约是割手密的3倍;其遗传到GXAS BC111-1组合的特异位点比例约是斑茅的3倍,割手密的4倍;遗传到GXAS BC238组合的特异位点比例约是斑茅的3倍,约是割手密的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