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频发室早合并插入性室早及反复搏动的心动周期特点及时间散点图分层特征》

《表1 频发室早合并插入性室早及反复搏动的心动周期特点及时间散点图分层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频发室性早搏伴反复搏动的心电散点图特征及形成原理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普通折返性室早的心电图特征是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提前出现,联律间期(NV周期)相对固定,代偿间歇基本完全[2],即NV+VN-NN=NN,其中NN为窦性心律(简称窦律)周期,VN为代偿间期(注意与代偿间歇的区别,后者是指夹有早搏的NN间期与基础NN间期的差值)。设NN=x(变量),NV=a(固定),则VN=2xa。如果合并有插入性室早,则早搏的代偿间歇为零[3](NV+VN-NN=0),此时代偿间期将小于NN周期,记为VN′间期,VN′=x-a。如果合并有室性反复搏动,室早(通过房室结或旁路)逆传心房再经房室结下传再次激动心室,其本质是室早后续一个折返性房性早搏(简称房早)(S) ,相当于室早、房早连发,于是室性反复搏动所形成的窄QRS-T波群也记为S。由于从室早反复搏动引起的心室再次激动周期相对固定,故设VS=b(固定),则SN=2x-a-b(相当于室早、房早连发干扰一次窦性激动)。频发室早合并插入性室早及反复搏动的动态心电图中主要有6类不同性质的心动周期,在主导心律(x)变化的情况下,联律间期(a)和反复搏动周期(b)都相对固定,这一电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时间散点图的分层规律,现将其分层特征总结为表1。理论上讲,此类心律失常时间散点图可以分6层,实际上反复搏动层(VS)与插入性代偿间期层(VN′)及联律间期层(NV)常常是重叠的,而反复搏动后层(SN)常常与窦律层(NN)重叠,既是略有分离也难以辨别。图1是一例频发室早合并插入性室早及反复搏动的1h时间散点图,大致分三层,中间层为致密的窦律层(NN),上下起伏,代表了窦律心律的总体变异性,其间有部分散点跳出,暴露了部分重叠其中的反复搏动后层(SN);低层为相对平坦的NV层(绿色),提示联律间期相对固定,其中断断续续重叠有黑色散点,逆向技术显示为VS层、VN′层形成的,具体是哪种难以判断;高层显著起伏,是室早的代偿间期(VN)形成的(出现在6∶12前后),NV层、NN层、VN层三层等间距,提示代偿完全,是普通室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