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高渗条件下野生型冠突曲霉与ΔACZ分生孢子数量》

《表2 高渗条件下野生型冠突曲霉与ΔACZ分生孢子数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转录因子ACZ影响冠突曲霉色素及产孢数量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将等量的野生型冠突曲霉与敲除菌株ΔACZ的分生孢子液接种在含不同浓度的MYA培养基上并置于28℃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 d、5 d和7 d后,观察其菌落颜色与生长速度(图9;图10;图11)。28℃,MYA培养基中不加NaCl时,敲除菌株与野生型菌株色素差异较明显(图12)。到第7天时,菌落颜色加深,且敲除株菌落出现不规则现象。37℃,低渗透压下野生型菌落色素较敲除株深,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菌落直径变大,但敲除株菌落直径较小且菌落较薄即敲除菌株生长速度较野生型慢。将高渗条件下培养9 d的野生型冠突曲霉与敲除株用打孔器分别打5个等面积的菌落后用无菌水将分生孢子洗脱下来并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后发现,敲除株在高渗条件下产生的分生孢子数量约为野生型的4倍多(图13;表2);不论是在28℃还是在37℃下,敲除菌株与野生型菌株在NaCl浓度为1mol/L时生长最好,有趣的是敲除株在1mol/L时菌落边缘极不规则。将野生型作为对照,观察敲除株的显微形态发现敲除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的子囊孢子与分生孢子形态没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可初步得出ACZ转录因子会抑制冠突曲霉分生孢子的产生及色素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