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城市小流域生态断面分区的规划控制要素》

《表6 城市小流域生态断面分区的规划控制要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趋向水环境保护的城市小流域土地利用生态化——生态实践路径、空间规划策略与开发断面模式》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基本控制要素,○引导要素,×非控制要素。

基于次小流域特征划分出五类典型生态分区(ecozones):环境敏感区、景观感知区、一般城市区、城市中心区、工业型社区。其中,环境敏感区有两类:保护人类免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和保护自然环境免受人类影响的区域,主要包括洪水灾害区、降水滑坡区、泥石流地区,以及上游水源涵养区、地下水补给区、库塘湿地区、水质保持区、侵蚀控制区、水生动植物栖息地等,这类空间为禁止开发或严格限制开发区。景观感知区是指体现地方感和具有视觉美学价值的水域空间,包括休闲游憩区和河口景观区,涉及观景点和景物,包括洁净的溪流、瀑布、湍流、独特水岸林地景观、桥梁、水岸构筑物、河口湿地景观和其他集体记忆场所等自然和人工景观空间。这类空间要向公共开放,需要设置户外休闲地,如露营地、儿童游乐场、音乐广场等人类集中使用的空间,允许低密度与娱乐相关的行为活动,需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加强可达性。一般城市区包括低密度居住型社区和中密度混合社区,城市中心区包括高密度商业型社区、中央商务型社区。由于小流域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城市社会与经济空间分异特征,上述五类生态断面分区在城市小流域的分布应该存在显著差异。另外,上述几类典型生态断面分区的规划控制要素涉及人工环境要素和自然环境要素,其中人工环境要素包括土地用途、街道肌理、建筑密度、建筑形态、开放空间、后退距离、路网密度、步行系统、人工湿地、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绿色屋面等,自然环境要素包括水源涵养林、库塘湿地、侵蚀控制区、河岸生态缓冲带、洪泛区、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各类控制要素要以合适的方式与断面分区联系在一起(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