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1978—2015年叭尔洞河道形态变化特征》

《表3 1978—2015年叭尔洞河道形态变化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内蒙古孔兑区叭尔洞沟风水交互侵蚀作用下河谷地貌的演化规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近40 a来,进入了少风多雨期,据遥感影像分析,河谷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表3,图12)。从宽谷的河段长和形态来看(红色标号):1号河段,1978年时河道微弯,河段长147.7 m,1998年以后,该处河道已成“弯弓”形,随着时间的延长,弓口拓宽,弯度减小,逐渐向东侧迁移;2号河段也有类似现象,1978—2014年该处河段长在166.1~352.4 m变化,呈不断延长趋势。近40 a来,尽管此河段形态也在不断拓宽,弯度变小,弓深增加,向东侧偏移,但弓形南北两侧不对称的趋势越发明显,弓形北侧壁缩短,南侧壁拉长,与河流的冲积流向一致;3号河段与1、2号河段处略有不同,1978年,3号段处较平直,其南侧的河弯到了1998年消失,而在该河段处出现了向西侧倾斜的河弯,接着河段弓形不断拉伸,弓口不断拓宽,且在2014年,3号宽谷中间出现了一个向东凸起的小河弯。由于形态变化的差异,3号河段长也处于或增或减的变化中。从宽谷段的冲积扇发育来看,尽管1978年冲积扇的形态不明显,但1998—2014年的影像显示,随着河谷的拓宽,河弯东移,1、2、3号河段冲积扇的发育范围不断扩大,面积逐渐增大。一方面不断接受阶地面侵蚀下来的以及洪水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堆积,另一方面受到阶地面流下的水流和上游下来的洪水侵蚀,因此冲积扇发育形态并不是典型的扇形,而是在河谷横向和纵向流水同时改造作用下形成的;从西岸的阶地沙丘变化来看,在风力的搬运作用下不断向东岸迁移(黑色标号)。1978年航片的分辨率较低,无法量测沙丘距岸距离,但从1998—2014年,1、2、3号处的阶地沙丘临岸距离基本处于不断减小的趋势,由于2号沙丘所在的河道从1998—2005年的形态变化较大,河岸沙丘距岸的相对距离出现了变大的情况,但其绝对位置还是向东前进了51 m,平均每年迁移距离在6.7~12.9 m变化,2005—2014年,河岸沙丘的迁移距离平均变化在4.4~6.0 m,近40 a来,研究区的风力处于逐渐变小的趋势,沙丘的前进速度也逐渐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