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政府干预对碳减排时空效应》

《表2 政府干预对碳减排时空效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政府干预、时空效应与典型城市碳减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p<0.01,**p<0.05,*p<0.1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中括号内为序列相关性检验P值

基于式(7)至式(10),利用Stata14.0得出无时空效应、时间效应、空间效应及时空效应等回归结果(见表2)。在无时空效应模型中,Hausman检验拒绝原假设,因而采用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得到模型OLS_F,其R2约为0.58,拟合优度较好,模型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系数基本显著,但静态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并未考虑模型时空因素,因而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削弱了模型说服力;在时间效应模型(SYS_G)中,考虑到碳排放存在累积循环效应,将碳排放滞后一期引入模型中,采用系统GMM克服模型内生性问题,尽管模型SYS_G通过了序列相关检验和过渡识别检验,证明模型的合理性和稳健性,但核心解释变量未能显著,且模型未能考虑空间溢出效应,随后又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进行空间效应研究,以便选择最优的空间模型以确定时空效应基础模型,由Hausman检验可知,仅有空间误差模型无法拒绝原假设,而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均拒绝原假设,因而得到模型SEM_R、SLM_F和SDM_F。其中,模型SDM_F的Log L、AIC和BIC均优于SEM_R和SLM_F,因而以空间杜宾模型为基础进行时空效应研究,得模型DSDM_F。根据模型DSDM_F可知,碳排放时间滞后项与空间滞后项系数分别为0.716和0.238,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高度显著。表明典型城市碳排放存在显著的时间连续性和空间相关性特征,其地区当期碳排放受到本地区上一期碳排放正向影响和周边地区碳排放的正向溢出效应。其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本身为不可燃气体,即便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其不稳定性最终也将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消除大气中二氧化碳存量的主要方式为碳汇、碳捕捉和碳封存等,但当前限于生产力水平,大气中累积的碳排放远高于中和的碳排放,因而城市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时间连续性特征;当前各城市交流日益频繁,地域界限逐渐弱化,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技术、资源等要素在空间上的流动,因而城市碳排放亦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