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药剂及用量对田间稻飞虱低龄若虫防治效果》

《表3 不同药剂及用量对田间稻飞虱低龄若虫防治效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噻虫胺与吡蚜酮复配对稻飞虱的控制效应和稻田天敌安全性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30%噻虫·吡蚜酮SC对稻飞虱低龄若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药剂浓度升高,对稻飞虱低龄若虫防治效果增加。药后1天,30%噻虫·吡蚜酮SC对稻飞虱若虫表现为较好的速效性,防治效果分别为57.88%、70.89%和79.52%,中、高浓度显著高于低浓度处理(P<0.05),速效性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噻虫嗪(P<0.05);药后3天,30%噻虫·吡蚜酮SC对稻飞虱若虫防治效果均有一定的增加,增幅分别为6.57%、1.15%和0.37%,但各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与单剂噻虫胺、吡蚜酮及对照药剂噻虫嗪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后7~21天,30%噻虫·吡蚜酮SC对飞虱的防治效果为63.12%~87.91%,各浓度防治效果增加幅度低于10%,高浓度处理防效显著优于低浓度处理和对照药剂噻虫嗪(P<0.05),中、高浓度防效与吡蚜酮单剂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后28天,30%噻虫·吡蚜酮SC中高浓度处理对稻飞虱低龄若虫防效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9.49%和92.93%,显著高于低浓度处理、噻虫胺和噻虫嗪处理(P<0.05),与吡蚜酮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后35天,30%噻虫·吡蚜酮SC对稻飞虱低龄若虫防治效果分别为56.61%、83.99%和90.52%,中、高浓度防效显著高于低浓度、噻虫胺和噻虫嗪处理(P<0.05),与吡蚜酮无显著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