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日本保育所与幼儿园的主要差异》

《表1 日本保育所与幼儿园的主要差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日本的育儿支援制度改革及其启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松本和也,高田宽.「子ども·子育て支援法」時代の保育所経営[J].生活福祉研究,2013(83):4。

日本的育儿支援制度起源于二战结束后初期,为解决由于战争带来的大量孤儿、流浪儿童以及单亲家庭儿童的抚养问题,日本于1947年制定了《儿童福祉法》并明确规定:为确保儿童身心健康,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有义务向儿童监护人提供必要的育儿支援服务;在儿童难以或不适合由其家庭养育的情况下,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有义务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此后,以《儿童福祉法》第7条为法律依据,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设立保育所提供托育服务,由厚生劳动省直接负责保育所运营管理,并对保育所的硬件设施、人员配置等设置标准进行严格监管。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保育所与幼儿园均向学龄前儿童提供看护服务,但保育所属于儿童福利事业机构,在法律依据、服务对象、契约形式等诸多方面与幼儿园存在根本区别。长期以来,日本的育儿支援体系一直保持着保育所与幼儿园彼此独立的“二元化”结构(详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