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肩胛区骨性标志与肩胛上切迹相关解剖测量》

《表1 肩胛区骨性标志与肩胛上切迹相关解剖测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肩胛区局部常用穴位应用解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B肩钾骨上角到肩胛冈内侧端的距离;BF肩胛冈长度;BE肩胛冈内侧端到肩峰角的距离;BD肩胛冈内侧端到上切迹垂直投影点距离;AG肩胛骨上角到肩胛上切迹的距离,天髎针刺深度参考;BG肩胛冈内侧端到肩胛上切迹的距离,曲垣针刺深度参考);CG BE中点到肩胛上切迹的距离,巨

以肩胛上切迹为针刺目的点,选择肩胛骨背面体表标志进行测量针刺深度和角度,分析针灸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解剖路径,具体测量数据见表1、图1~图3。骨性测量结果显示:肩胛冈总长约13 cm,体表易触及的肩胛冈长度(肩峰角到内侧端距离)约11.3 cm,切迹垂直投影点到肩峰角的距离约为3.5 cm,大致在体表易触及肩胛冈的中外1/3交界点。从天髎穴针刺至肩胛上切迹,针刺方向朝外下方,紧贴肩胛骨上缘,深度约4.7 cm(相当于1.8寸);从曲垣穴针刺,方向朝外上方,与冠状面夹角约20°,紧贴肩胛冈基底部,深度约6.9 cm(相当于3.4寸);从巨骨、秉风针刺,可参考C、D点,方向朝前下方,与冠状面夹角约70°,深度分别为3.07 cm(相当于1.1寸)、3.21 cm(相当于1.2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