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PAM投加比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

《表1 PAM投加比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增强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1可知,在投加PAM之前[8],CST显示为395.9 s,SRF为3.49×1011m/kg(>1.0×1011m/kg即为难脱水污泥),Zeta电位为-28.4 m V。由于污泥是由带负电荷的颗粒组成。开始阶段,随着阳离子PAM投加比的增加,一方面由于PAM的絮凝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正电荷的引入,使得污泥间的静电斥力不断减小,更有利于絮体的形成,因此污泥的CST[9]与SRF[10]下降较为明显。当PAM体积投加比为1/6,渗滤液剩余污泥的CST和SRF达到最小值,分别为30.2 s、0.22×1011m/kg(<1.0×1011m/kg),Zeta电位为-21.2 m V。当PAM体积投加比增大到1/5时,污泥的CST、SRF出现回升,此时可能由于过量的PAM而增大活性污泥颗粒表面的粘度,从而不利于水分子的分离,使得污泥表面的自由水减少。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由于阳离子PAM投加体积比不断增加,使得污泥颗粒表面引入的阳离子不断增加,因此Zeta电位不断增加,但是Zeta电位的过分增大并不能使得污泥絮体更好的脱水。因此,从药剂节省和脱水性能优化两方面综合考虑,确定PAM最佳投加比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