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 9 6 0~1979年湖北省氮肥、磷肥产量表》

《表2 1 9 6 0~1979年湖北省氮肥、磷肥产量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世纪60~70年代湖北省推广绿肥的历史考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说明:氮肥产量(折N100%计)包括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尿素和氨水;磷肥产量(折P2O5100%计)包括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及其他。资料来源:《湖北省志·工业》上,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6、767页。

为了解决肥料问题,1958年,“在中共湖北省委‘大办化肥’的号召下,全省开展了‘土洋结合’,大办磷肥的群众运动,国家安排建设了宜昌、襄樊等8个磷肥厂,各地办了128个土磷肥厂”。[4]但在经济困难时期,宜昌、襄樊、富池、沙洋农场的4个磷肥厂减员、停产,黄陂、荆门、宜城、宜都4县的磷肥厂和众多的土磷肥厂关闭。到1961年,湖北全省磷肥产量只有1300吨。[3](p.767)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从1963年开始,湖北省停产的磷肥厂陆续恢复生产,并在黄石市等地新建了一些磷肥厂。尽管如此,湖北省的磷肥产量跟农业生产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缺口。如1964年,湖北省共计推广使用磷肥12675吨,虽比1963年的11000吨增加了1675吨,但仅占各地需要量的35%。[5]至于氮肥,由于大中型氮肥厂设备复杂,对原料要求较高,不仅投资大,建设周期也较长,因此,在20世纪60~70年代,湖北省主要建设了一些小型氮肥厂,氮肥产量亦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1960~1979年湖北省的氮肥、磷肥产量详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