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福建省县域单元等级体系》

《表1 福建省县域单元等级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福建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依据经济联系强度的最大方向“自下而上”地确定福建省城镇单元的组织模式与层次体系,在地域相近的原则上,按照经济联系强度的最大方向对67个县级单元“自下而上”进行归并,归并后把城镇综合发展水平大的县域作为初级区域中心,其余单元作为该中心的腹地,在存在隶属的情况下,隶属关系不超过两级[12]。依据这一原则首先得到初级城镇聚集区域,然后再依据经济联系强度对应的关系继续向上一级合并得到较高等级的城镇聚集区域。在城镇自组织过程中共形成11个初级城镇区域,其中南平、宁德和厦门3个单元在初级组织中作为独立单元存在。初级区域的组织没有完全遵循地市边界,顺昌和连城分别按照顺昌—将乐—三明和连城—永安—三明的隶属原则归并到以三明为中心的区域中;按照古田—闽清—福州隶属关系,古田归并到以福州为中心的区域中。以福州为核心的初级城镇区域包含了福州所有的县市单元,除平潭的二级联系中心为福州外,其余的县市直接的最大联系方向均为福州,可见,福州对周边的县市具有强大的辐射影响力。把初级城镇区域继续向上一级归并得到6个高级城镇区域,分别为以福州、泉州、厦门为中心的3个滨海城镇区域和以南平、三明、龙岩为中心的3个内陆城镇区域,从人口、经济发展角度出发,福州、厦门和泉州又是省级核心。这样在福建省域内形成了省级核心—高级区域中心—初级区域中心—一般县域4个等级体系(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