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特征表》

《表3 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特征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深埋区“地貌—沉积”控水关键要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中生代地质沉积形成的真武洞砂岩和七里镇砂岩,为这2段地层储水提供了必要条件,但是结合导水裂缝带发育特征,在回采工作面顶板施工“探查+预疏放”钻孔,并开展采前顶板水预疏放,结果发现(表3):(1)红庆河和魏墙煤矿,顶板真武洞砂岩段未出水,七里镇砂岩段钻孔初始水量均小于10.0 m3/h,首采面回采前总疏放水量分别为0.93×104和2.0×104m3,首采面回采结束后采空区涌水量分别为70.0和40.0 m3/h,表明红庆河和魏墙煤矿3-1煤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弱;(2)巴彦高勒和纳林河二号煤矿,顶板真武洞砂岩段钻孔初始水量分别为0.1~40.0和20.0~110.0 m3/h,七里镇砂岩段钻孔初始水量分别为0.2~60.0和30.0~144.0 m3/h,首采面回采前总疏放水量分别为17.9×104和142.6×104m3,首采面回采结束后采空区涌水量分别为492.0和354.5 m3/h,表明巴彦高勒和纳林河二号3-1煤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强。另外,地貌和第四系地层特征相似的呼吉尔特矿区,巴彦高勒、母杜柴登、门克庆和葫芦素煤矿首采工作面涌水量分别为492.0,1 300.0,1 200.0和600.0 m3/h,4个矿井的总涌水量逐渐增大至7 029.75 m3/h(图9),反映了工作面涌水量与直接充水含水层厚度、岩性等有关,煤层顶板地质沉积条件为地下水提供了充足的储水空间,是控制含水层富水性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