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德博莱纳的三素组及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6]》

《表4 德博莱纳的三素组及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6]》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科学发展史中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和习得途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批判性思维的“阐释(interpretation)”技能的专家共识是“领会和表述各种经验、境况、数据、事件、判断、公约、信念、规则、程序或标准的意义或重要性”,其子技能包括分类、特征解码和阐明意义[3]。1829年,德国的德博莱纳面对大量元素即看似无序可循的元素原子量,尝试根据数据之间的关系对元素进行“分类”(“阐释”技能的子技能之一),根据元素相对原子量之间的关系把15种元素分为5组:锂钠钾、钙锶钡、磷砷锑、硫硒碲、氯溴碘,可以发现元素2的实际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1和元素3相对原子质量和的一半近似相等,而这看似不可思议的相似却将元素按照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归为一类。例如“锂钠钾”都倾向在反应中失去电子体现还原性,“氯溴碘”的单质都倾向在反应中得到电子体现氧化性,这些在今天看来理所当然的结论在原子结构尚不明确的19世纪是很难做到的,德博莱纳的“三素组”是领会数据重要性基础上的成功“分类”(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