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990、2000和2010年青藏高原城镇化全局统计量》

《表2 1990、2000和2010年青藏高原城镇化全局统计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青藏高原城镇化格局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全局Moran's I指数均通过Z-score检验。

表2统计了1990、2000和2010年青藏高原城镇化的主要指标。1990-2010年,青藏高原整体城镇人口和城镇化率都保持增长,其中1990年和2000年全域人口城镇化率低于30%,尚处于城镇化低水平阶段,而2010年时,青藏高原城镇化已经进入中低水平的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7.05%。具体分析青藏高原内部各县市的人口城镇化率的总体差异,包括:(1)最大值和最小值落差很大,虽然青藏高原整体城镇化水平偏低,但是不乏最高城镇化水平的县市,1990、2000和2010年,各县市中城镇化率最大值都是100%;1990年和2000年城镇化率最低值为0%,而2010年最低值为2.02%,不再有城镇化率为0%的县市。(2)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越来越小,1990-2010年变异系数不断降低,可见各县市间的人口城镇化率数值差异越来越小。(3)具有全局空间正相关特征,1990-2010年,全局Moran's I指数均大于0,说明青藏高原内部的县市间总体上具有“高值高值邻近、低值低值邻近”空间正相关性,2010年这种空间正相关性特征最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