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地理探测指标体系》

《表1 地理探测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性与形成机理》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研究涉及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LULCC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resdc.cn),分辨率是1000×1000 m,是目前中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产品。土地利用类型包括6个一级类型以及25个二级类型[30,31]。由于中国县区行政单元变更频繁,县域行政单元人口和GDP数据获取较为困难,本文基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1 km分辨率人口和GDP空间分布公里网格数据集获取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中国县域人口密度和地均GDP。中国人口和GDP空间分布公里网格数据集是在全国分县人口和GDP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居民点分布数据与GDP和人口的空间互动规律实现空间化,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32,33]。行政边界数据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NGCC) (http://ngcc.sbsm.gov.cn/)。其他地理探测器因子集数据来源以及计算方法见表1。为更深入刻画中国LULCC的生态环境效应时空格局演化特征,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热组合和土壤植被特征等自然要素,把中国划分为三个生态大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http://www.ecosystem.csdb.cn/)(图1,见第2177页)。并且本文选取三个生态大区沿交界线100 km内的县域样带,进一步揭示中国三大生态区过渡带生态环境质量形成机理的地域差异性。由于港澳台地区数据缺失,本研究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三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