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CuxMn1-xCZ/T催化剂的表面物种》

《表1 CuxMn1-xCZ/T催化剂的表面物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Cu-Mn-Ce-Zr/TiO_2催化降解甲苯》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1给出了与XPS表征相对应的CuxM n1-x CZ/T催化剂表面物种的相对含量。由表1可知,所有催化剂表面的Cu、Mn含量均小于理论负载量,说明Cu和/或Mn进入CeO2-ZrO2晶格中形成晶格缺陷。由Ce3+/Ce4+比可知,CuCZ/T催化剂的Ce3+/Ce4+比最高(0.35),这有利于Cu2++Ce3+和Cu++Ce4+的转换,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这与H2-TPR的结果相一致。此外,催化剂中的Ce3+取代Ce4+会形成缺陷结构,导致催化剂表面出现氧空位和不饱和化学键,使得CeO2中更多的化学吸附氧转移到晶格氧物种中[22]。而Mn的加入抑制了Cu和Ce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其他催化剂的Ce3+/Ce4+值降低。比较催化剂的晶格氧(Olat)和吸附氧(Oad)比例可知,单金属催化剂含有的Olat多于双金属催化剂,表明催化剂中Cu-Mn之间的相互作用,阻碍了Cu进入CeO2晶格中,从而减少了Olat的比例,降低了催化剂的氧化能力[22]。XPS表征的催化剂表面晶格氧含量结果与O2-TPD得到的晶格氧含量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