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中华之星号”设计制造中的产学研合作》

《表2“中华之星号”设计制造中的产学研合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政府调控下的竞争与合作——中国高速列车的创新体系及其演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这一时期产学研合作的集大成之作是“中华之星号”动力集中型电力动车组,该研制项目由国家拨款4000万,铁道部投入4000万,企业自筹5000万。项目明确,“中华之星号”研制成功后,南、北车集团共享知识产权;形成市场后,南、北车各生产一半。(2)株洲电力机车厂高速研究所所长刘友梅院士担任“中华之星号”项目的总体组组长,该项目集中了当时中国最具优势的四家机车车辆制造工厂、四家科研院所和两所高等院校共同研制,被称为“442”工程。(3)南车集团的株洲电力机车厂和北车集团的大同机车厂分别负责研制一台动力车,北车集团的长春客车厂负责研制4节拖车,南车集团的四方机车车辆厂负责研制5节拖车。铁道科学研究院主要负责列车编组调试和性能测试;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主要负责牵引传动和网络控制系统方面的研制;四方车辆研究所主要负责车轮设计与试验,整车滚动振动、热工、空调与强度试验,列车供电、网络监控、接地以及密接式钩缓装置的研制;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主要负责牵引齿轮及传动系统的研制;西南交通大学主要负责动力学计算及参数选择、模拟动力学试验;中南大学主要负责外形结构设计和空气动力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