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分地区土地财政的产业抑制效应估计》

《表4 分地区土地财政的产业抑制效应估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土地财政的产业抑制效应及其政策启示——基于35个重要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该表中的模型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法进行估计,括号中为t值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土地财政对产业发展的影响难免会在各地区表现出差异性,因此本研究进一步分地区考察土地财政的产业抑制效应,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法分地区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土地财政的产业抑制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具体表现在:土地财政在中部地区仍然存在显著的产业抑制效应;在东部地区的工业和服务业方面存在显著的产业抑制效应,在农业方面却有不显著的驱动效应;在西部地区只在服务业方面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而在农业和工业方面却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主要在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发展较为稳定,土地财政对其农业发展路径的影响并不大,土地财政获得的资金还可以投入农业领域促进农业发展,但总体来看其对农业发展的正面影响并不显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农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土地财政虽然会对农业和工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但该地区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利用土地财政的驱动方式来拉动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土地财政不仅可加快西部地区与房地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工业的发展步伐,而且可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将土地财政取得的资金用以完善当地的软硬件公共基础设施,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同理地方政府也会将土地财政获得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建设领域,推动了该地区农业的工业化与产业化,再有就是土地财政驱动工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政府实行的工业反哺农业战略也会加快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可见政府有形之手是西部地区土地财政在农业和工业发挥促进效应的关键,这也可以从控制变量的政府规模与农业和工业发展显著正相关得到佐证。与此同时,估计结果表明土地财政在三个地区均对服务业发展有抑制效应,意味着不健康的土地财政模式对于能够产生可持续驱动经济发展的服务业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即使其有可通过扩大城市规模来带动服务业发展,但其产生的资源错配效应会导致服务业难以可持续发展下去,通过土地财政驱动服务业可谓是饮鸩止渴。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内生性检验还是分地区的异质性检验,工资水平、物流发展水平始终对三大产业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表明在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还没有高于劳动力才能时,工资水平越来越匹配人力资本价值越有利于三大产业的良性发展,启示企图故意压低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措施反而不利于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具有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各产业一体化的物流业有着明显的产业带动效应,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