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廊道各节点综合水平分析》

《表1 廊道各节点综合水平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三峡遗产廊道空间构建及优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1可知,综合水平得分最高的前三个节点是主城区、万州区和宜昌市,其次是奉节县、江津区等,紧接着是巴东县、秭归县等,居于最后的是巫溪县。据此确定廊道节点发展体系(见图5),其中核心节点为主城区、宜昌市和万州区;中心节点为奉节县、江津区、丰都县、长寿区和涪陵区;支撑节点为巴东县、秭归县、云阳县、忠县、巫山县;延伸节点为巫溪县、开州区、石柱县和武隆区。笔者在统计调查中发现,主城区资源占比最高且其文化遗产78.7%为红色抗战遗产。这是因为重庆市作为战时陪都和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指挥中心,八年抗战和四年反法西斯战争给重庆市留下了百余处抗战遗迹。长达数年的大规模内迁和日军空袭使得主城区由旧城向周边区县扩散,形成了今天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格局[20]。基于主城区的空间格局和文化遗产分布特征,主城区可作为三峡遗产廊道的起点和核心节点。从历史文化和整体自然环境出发,探求三峡遗产廊道的空间构建体系,对于唤醒人们对抗战文化的集体记忆和重塑三峡文化景观具有重大意义。此外,万州区、宜昌市凭借高品质的文化遗产和庞大的文化遗产数量作为核心节点城市辅助主城区,成为三峡遗产的核心之地。其他的中心节点、支撑节点和延伸节点城市将整个三峡线性遗产串联延展,为遗产廊道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