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图4f中的EDS点分析结果》

《表2 图4f中的EDS点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采用纯铁中间层热轧钛合金/不锈钢复合板显微结构和性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添加纯铁侧的交界面显微结构如图4所示。在850℃时,不锈钢和纯铁的复合界面上仍然可以看到有缝隙存在,在纯铁和钛合金的复合界面上有少量的孔洞,说明在850℃,纯铁与不锈钢和钛合金之间均存在着部分未结合区。在950℃时,纯铁与不锈钢和钛合金之间均结合较好,没有明显的孔洞存在,说明在该温度下材料的接触面比850℃时贴合的更紧密,主要是因为温度越高,材料本身变形抗力越小,金属流动性更好,轧制时可使接触面贴合的越紧密,使复合面不存在孔洞或是裂纹等未结合区。在1050℃时,纯铁侧靠近不锈钢的组织为较均匀的铁素体组织,界面附近的铁素体比远离界面的铁素体略小,这是由于在高温状态下,不锈钢中的Cr、Ni、Mn等元素会向纯铁组织中扩散,同时纯铁中的Fe元素也会向不锈钢中扩散,靠近交界面处纯铁中因元素含量发生了变化,使其组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细化。在纯铁中靠近钛合金的一侧,铁素体组织发生了明显细化,主要原因为钛合金中的Ti、Al、V元素为钢铁材料晶粒细化元素,在高温状态下,纯铁组织由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钛合金中的元素向纯铁中发生了充分扩散,在降温过程中,这些元素的存在使纯铁的奥氏体组织在相转变和再结晶形成铁素体过程中发生明显细化,而且越靠近交界面,晶粒细化元素越多,铁素体组织越细小。同时,在钛合金侧出现了约1.6μm的β-Ti层,表2的EDS点分析结果显示,该处Fe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2.3%,明显高于点5和点6处的Fe元素含量。这是由于在1050℃,处于钛合金相变点980℃以上,钛合金组织由原始的α+β-Ti转变为β-Ti,而Fe元素由纯铁向钛合金中发生了扩散,Fe作为β-Ti的强稳定元素,使复合板冷却后其交界面附近的组织仍然为β-Ti[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