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分布构成比》

《表1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分布构成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致病菌和耐药性及预后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共72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49例次腹膜透析液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8.06%(改良培养方法后阳性率为83.93%)。共培养出58株致病菌,其中G+菌38株(65.52%,包括G+球菌36株,G+杆菌2株),G-菌16株(27.59%),真菌4株(6.90%)。G+球菌中最多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10株,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唾液链球菌,各3株,再次为人葡萄球菌、口腔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各2株,另有巴氏葡萄球菌、头部葡萄球菌、华纳氏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戈登链球菌、鸟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各1株。G-菌中最多见的是大肠埃希氏菌,7株,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3株,另有产酸克雷伯菌、恶臭假单胞菌、脑膜炎奈瑟菌、浅黄奈瑟菌、嗜水气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各1株。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