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共混膜液的活化能和常数》

《表2 共混膜液的活化能和常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膜液的流变与膜热性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式中:η—黏度,Pa·s;K0—频率因子;R—气体常数,8.314J/(mol·K);T—绝对温度,K;E—黏流活化能,kJ/mol。将阿伦尼乌斯方程转化为lnη(y)与1/T(x)的直线方程,方程的斜率为E/R,截距为ln K0[23],求出活化能和频率因子的值,如表2所示。温度对膜液黏度的影响用阿伦尼乌斯方程拟合,拟合的决定系数均在0.95以上,说明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黏流活化能是描述材料黏度对温度依赖性的参数,指高分子材料在流动过程中,分子链段用于克服位垒,由原位置跃迁到附近“空穴”所需的最小能量[24]。活化能的值反映了黏度对温度的敏感程度,活化能越大,温度对黏度的影响也越大。随着玉米醇溶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膜液的活化能逐渐升高。这可能是由于壳聚糖和玉米醇溶蛋白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因此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所需的能量较高,与蛋白构象的变化有关[25]。这与Ni[26]等研究发现随着玉米醇溶蛋白含量的增加,魔芋葡甘聚糖-玉米蛋白混合体系的活化能增加的结果一致。刘晶如[27]等在稳态流变实验中也研究发现由于温度升高,分子链运动受到的阻力变大,导致HBP—OH—G2、HBP—OH—G3、HBP—OH—G4、HBP—OH—G5端羟基超支化聚酯的黏流活化能增大。而频率因子的变化趋势与活化能相反,说明两者之间存在补偿关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