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实验合金的凝固特征温度》

《表3 实验合金的凝固特征温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添加碳和硼改善第三代镍基定向凝固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偏析行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Hu等[7]认为,热质流动是影响溶质元素偏析的主要因素,碳化物的析出抑制了热质流动,因此使得偏析减轻。Liu等[3]认为,对于铸态试样,随着碳含量由0.002%增加至0.10%,合金的结晶温度间隔减小。Al-Jarba和Fuchs等[1]认为,随着碳含量由0%增加至0.05%,合金的结晶温度间隔增大;当碳含量由0.05%继续增加至0.15%时,合金的结晶温度间隔又减小。本工作采用DSC测量的七种实验合金的固相线、液相线和结晶温度间隔的具体数值如表3所示。可以从表3看出,当碳含量由0%增加至0.040%时,合金的结晶温度间隔增加,继续增加碳含量至0.130%时,合金的结晶温度间隔又减小。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本实验合金结晶温度间隔的变化规律和Al-Jarba等的研究结果趋于一致,这是因为本实验合金也选用的是第三代合金,合金成分与Al-Jarba等所选用的合金更为接近。根据热力学理论,结晶温度间隔减小,扩散时间变短,偏析减轻。因此,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合金元素偏析呈现出先增大再减小的规律。硼对Re和W偏析的影响也是由于硼元素的添加改变了合金的固相线和液相线温度,进而改变了合金的结晶温度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