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日本蔬菜标准化种植模式》

《表2 日本蔬菜标准化种植模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发展蔬菜机械化必须推进种植标准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垄高“0”为不起垄的情况;深根葱的垄高为起垄后移栽时沟的深度,() 内的数值为收割时培土后的沟深度;芋头的垄高“0”是相对平垄而言,“25”为移栽时的垄高,“35”为培土加高后的垄高;蔬菜种植管理车在行间进行中耕、培土、追肥作业,需要行距在45 cm以上。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蔬菜生产曾面临和我国相似的种类多、田块小、种植农艺差异性大、机具配套难、机械化发展缓慢的问题。自1993年起,日本农林水产省大幅度修改《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机械化发展落后的蔬菜等领域以及需要减轻劳动强度的领域,实施了基于划时代构想下的高性能农业机械的开发和实用化,称之为“紧急事业”,意在促进高性能农业机械从开发到实用化以及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的普及。1994年1月,农林水产省设立了以经验丰富的学者、生产者、作物栽培和农业机械生产者和使用者为成员的“栽培模式标准化推进会议”制度。1994-1999年,农林水产省牵头制定了结球甘蓝、白菜、莴苣等11种蔬菜的标准化种植模式并予以普及推广(表2)。日本标准化种植模式核心是垄距(图1)的系列化,从45 cm到120 cm都是15 cm的倍数,而且以90、120 cm为多,便于规范作业机械的轮距,方便各作业环节装备的配套,极大地推动了日本蔬菜机械化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