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硅酸盐熔体状态方程的测定方法对比a)》

《表4 硅酸盐熔体状态方程的测定方法对比a)》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硅酸盐熔体状态方程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测定方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a) *据Sanloup(2016)修改

近三十年来,硅酸盐熔体状态方程的实验研究取得巨大进展,测定技术发展非常快,但目前的各种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表4).为了获得精确、普适的硅酸盐熔体状态方程,一方面要发展高温高压原位测量熔体密度或声速的实验技术,积累更多不同成分熔体的常压和高压(达到过渡带和下地幔)实验数据,另一方面要结合硅酸盐熔体微观结构和压缩机制方面的研究,改进常压和高压状态方程的理论模型.高温高压实验原位测量硅酸盐熔体的密度或声速需要克服多种困难:达到并维持在样品液相线温度以上的高温,对于LVP需要使用满足加热和耐高温要求的实验样品组装,LVP还需解决液态样品的密封问题.对于DAC则依赖激光加热技术,尽量避免样品被传压介质、样品仓、密度标志物或者激光加热DAC中的隔热层等环境物质污染,最好回收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估计和修正化学污染造成的误差(Sanloup,2016);借助计算机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是实验测定以外重要的补充,可以在较大的温压范围内获得复杂体系硅酸盐熔体的结构,热状态方程、Grüneisen参数、扩散系数、电导率、黏度等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质(例如,Stixrude等,2009;Karki,2010,2015;倪怀玮,2013;Bajgain等,2015;Harvey和Asimow,2015),有助于研究硅酸盐熔体的宏观物理性质与其原子尺度的微观结构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