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基于石墨烯阳极的单个发光单元和叠层OLED的电流效率, 外量子效率和效率滚降[50]》

《表3 基于石墨烯阳极的单个发光单元和叠层OLED的电流效率, 外量子效率和效率滚降[50]》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OLED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Han等[50]采用PEDOT:PSS和PFI作为梯度空穴注入层,使基于HNO3蒸汽掺杂的4层石墨烯(~90%@550 nm,图16a,(58.3±3.8)Ω/sq,图16b) 阳极的表面功函数提高到~5.95 eV,基于石墨烯阳极的绿色磷光OLED器件的电流效率为~120.8 cd/A。然而,由于石墨烯面电阻大,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加,器件中载流子注入失衡,当亮度为10 000 cd/m2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衰减30%以上。Han等使用Li3N作为电荷产生层的掺杂剂,将两个发光单元叠加在一起(图16c)。由于该电荷产生层能够有效地产生电荷,并将其注入到相邻的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中,与单个OLED单元相比,叠层OLED通过降低电流密度表现出超高的器件效率(~205.9 cd/A)和较低的效率滚降现象(~6.6%@10 000 cd/m2),如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