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物种或功能群生态化学计量的内稳性指数》

《表1 不同物种或功能群生态化学计量的内稳性指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不同物种或功能群落对化学元素的吸收、运输、分配、利用和释放过程存在显著差异(严正兵等,2013;Sistla et al.,2015)。不同植物种类或功能群对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有所不同(Güsewell,2004),他们通过生理生态过程调整其自身的化学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关系来适应环境,因此,不同种类或功能群的植物可能具有不同的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表1)。Persson et al.(2010)的研究发现,有些物种的化学计量表现为严格的内稳态,而有些物种的稳态性较弱。Yu et al.(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的内稳性指数与其优势度高低呈正相关关系,即优势种的内稳性指数高于其他物种,认为内稳性指数高的物种对养分的利用方式可能更加保守,从而更容易适应草原生态系统贫瘠的环境而成为优势种。在P添加条件下,亚高寒草甸禾本科植物生物量和P的内稳性指数均高于豆科、莎草科以及杂类草的其他物种,这可能与禾本科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能够较快的吸收添加的养分有关,而且较高的P内稳性对禾草科的竞争力也有很大影响(张仁懿等,2015)。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大型植物的元素变化范围比藻类植物小,即大型植物的化学计量内稳性高于藻类植物(Cross et al.,2005;Demars&Edwards 2007;Tsoi et al.,2011;Feijoóet al.,2014)。灌木和苔藓植物在施肥试验中表现出不同的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苔藓植物N元素的内稳性较灌木弱,而P元素的内稳性较灌木植物强(Wang et al.,2016)。罗艳(2017)的研究发现,小麦、玉米、棉花的内稳性指数随着其植株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豆科灌木对环境中N元素的依赖性低,豆科灌木中N含量和N∶P高于非豆科灌木,与豆科灌木相比,非豆科灌木中N含量与土壤N含量的相关性更强,表明豆科灌木比非豆科灌木具有更高的N内稳性(Guo et al.,2017)。入侵植物内稳性高于本土植物,其较高的内稳性可能是入侵成功的一个原因(蒋利玲等,2014,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