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本组左、右侧跟骨骨刺长度》

《表2 本组左、右侧跟骨骨刺长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跟骨骨刺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95,P=0.000)

跟骨给骨刺大多位于跟骨结节内侧突,但本实验发现骨刺还位于外侧突、跟骨前结节和内外侧突之间,有的甚至出现在足底长韧带附着处周围(图1)。本试验在589例跟骨标本中发现119例跟骨内侧突有骨刺(左62例、右57例),占总体标本的20.20%。本文对左、右侧跟骨骨刺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左、右两侧跟骨内侧突存在骨刺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1,P=0.565),左、右侧跟骨内侧突出现骨刺的概率相近(表1)。跟骨骨刺趾侧面存在一条分界的骨嵴,该骨嵴将跟骨骨刺分为前后两部分(图2)。跟骨骨刺的上、下两骨面的粗糙程度不相同,上面光滑而下面则非常粗糙(图3)。本试验对跟骨骨刺的长度和高度进行解剖学测量,由于跟骨骨刺有的仅有略微突出、有的起点范围较大造成难以测量其长度,所以本文将跟骨骨刺的长度分为3度:1度为骨刺略微突出;2度为骨刺突出较明显(其与跟骨底面可见成角);3度为除与跟骨底面成角外还长度超过4 mm(图4)。本文对左、右侧跟骨骨刺长度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左、右两侧跟骨内侧突存在骨刺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P=0.000),但骨刺长度相同的左、右侧跟骨的数量接近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右侧跟骨骨刺的长度大致相同(表2)。骨刺根部的宽度为(16.42±5.27)mm,95%置信区间为4.92~29.17 mm。本实验还发现两例跟骨骨刺位于跟骨内侧突后缘(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