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年份和品种头季稻、再生稻和晚稻产量》

《表2 不同年份和品种头季稻、再生稻和晚稻产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广东再生稻研究进展与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该模式再生稻采用高留桩(40~50 cm),生育期一般45 d左右[8,12-13]。利用头季稻收割后“双夏”间隙的短促时间多收一季,不妨碍早、晚稻的生产,对增收和改制都有一定的意义,对田多劳力少的地区更有实际意义。截至1978年,广东省早稻高留桩再生稻面积达数百公顷,恩平、高要、肇庆、云浮、兴宁、郁南等地区都有种植,但再生稻产量较低,一般单产2 259 kg/hm2左右(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