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9种芬太尼类化合物的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及保留时间》

《表2 9种芬太尼类化合物的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及保留时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芬太尼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9种芬太尼类化合物的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UHPLC-QTOF-MS及GC-MS分析时的保留时间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组分均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分离效果。根据色谱分离原理,分析物在反相C18固定相的UHPLC-QTOF-MS分析中,按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洗脱,而在弱极性DB-5MS固定相的GC-MS分析中,保留时间受到沸点、极性和π-π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乙酰芬太尼、芬太尼、丁酰芬太尼和戊酰芬太尼随着直链烷基R1的增加,极性逐渐减小,沸点逐渐增加,因此在GC-MS和UHPLC-QTOF-MS分析中的保留时间均依次延长。丙烯酰芬太尼与芬太尼相比极性增加,UHPLC-QTOF-MS分析保留时间减少,但分子中的双键与DB-5MS固定相中的苯基存在π-π作用,因此GC-MS分析中保留时间延长。4-氟异丁酰芬太尼和2,2’-二氟芬太尼由于苯环氟代极性降低,且分子间色散力减小,沸点降低,因此与未取代的丁酰芬太尼和芬太尼相比,UHPLC-QTOF-MS分析保留时间增加而GC-MS分析保留时间减少。而对于呋喃芬太尼和卡芬太尼,呋喃基和COOCH3基团的取代使分子极性降低,沸点升高,呈现UHPLC-QTOF-MS和GC-MS分析保留时间与芬太尼相比均增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