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对比其他区域湿地植物的C、N、P含量》

《表2 对比其他区域湿地植物的C、N、P含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互花米草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季节变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互花米草属于泌盐生植物[21],具有较高的内稳性,可以适应多盐度的环境,随着季节的变化,可通过调节各器官吸收利用和储存的营养元素来协调体内元素的含量[22],从而形成独特的生存策略。与其他地区的湿地植物相对比(如表2),在整个生长季内,互花米草的C含量均值为372.96 mg/g,与鄱阳湖湿地的苔草和南荻以及克里雅绿洲的旱地芦苇的C含量相当[23,24],但是较Baldwin研究全球400多种植物而得出的C含量464 mg/g明显偏低[25]。相比较Elser总结的全球植物N含量12.43 mg/g[26],研究区域互花米草N的生长季平均含量(4.32 mg/g)明显偏低,但是却与苏北潮滩湿地芦苇N的平均含量4.9 mg/g相当[15]。互花米草P平均含量为1.09 mg/g,处在Koerselman等[27]所综述的湿地植物P含量的变化范围(0.2~3.3)mg/g内,却明显高于崇明东滩芦苇P的平均含量0.43 mg/g和苏北潮滩湿地芦苇P的平均含量0.5 mg/g[7,15],可能与地区气候和植物自身生物学特征的差异性关系密切。而与全球492种植物的平均P含量(1.99 mg/g)相比,研究区互花米草的P的含量明显偏低[28]。相比其他湿地的互花米草,本研究区内互花米草的N含量明显低于崇明东滩湿地互花米草的N平均含量7.28 mg/g,而P含量高于崇明东滩的P平均含量0.71 mg/g[13];与闽江河口湿地互花米草的N、P含量相比较则N含量明显偏低,而P含量差异较小[29];同比苏北潮滩湿地互花米草的N、P的平均含量,研究区互花米草的N、P含量明显偏低[15],主要受当地区域气候及潮汐作用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