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1992-2015年广东省经济社会转型阶段特征》

《表3 1992-2015年广东省经济社会转型阶段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区域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理论解释与实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992年人口城镇化水平根据该年的人口非农化水平(25.38%)估计。

1992-2008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从初级阶段转型为中高级阶段(表3)。人均GDP、人口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拉动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带动耕地流转快速发展。加之惠农政策全面实施,耕地资源市场价值逐步显化。农作物种植逐步向显化耕地资源市场价值方向转型,即大量粮食作物、生态作物被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替代,而且农作物种植逐步专业化,带动大量水田转为旱地。与之相伴的便是,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使用量的快速增加。这一转型过程可以从图5得以证实。1992-2008年,Rcg>Rcc>Rch>Rce(图2)。Rd从26.02%增长到29.47%。同期,Rcg从55.75%下降到43.52%,Rce从1.74%下降到0.53%,Rcc从31.93%增长到35.37%,Rch从10.58%增长到20.58%,Sim从0.854下降到0.840。同期,AML从0.96 kw/万人增长到1.29 kw/万人,INF、IP分别从265.28 kg/hm2、23.75 kg/hm2增长到346.61 kg/hm2、35.51kg/hm2。因此,1992-2008年,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从初级阶段转型为中高级阶段,广东省耕地利用功能实现了从社会生态型向经济社会型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