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育性安全性等级标准》

《表1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育性安全性等级标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成都市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气候适宜性区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采用气象大数据资源和气象学运算统计技术。其中,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适宜性诊断运用了风险概念,运用逐年逐日逐个时段滑动统计的方法,在EXCEL中对成都13个区(市)县气象站点的历史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不同区(市)县两系杂交水稻制种3个关键时期(两系不育系育性敏感期,亲本抽穗扬花期和种子成熟收获期)风险发生的概率,然后参考汪扩军[24]、雷东阳[25]和左钦月[26]等提出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安全性与适宜性判断标准(见表1~2),结合成都的气象条件和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实际,综合分析3个时段在该基地发生风险的概率,得出成都主要水稻制种区域中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最佳区域和时段。育性敏感安全期为第一安全期。在确定制种区域与时段时,首先满足育性敏感安全期的要求,确定两系制种的安全性区域与时段。然后结合抽穗扬花安全期和种子成熟收获安全期的要求,从中挑选出适宜性区域与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