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明和七年 (1770年) 后幕府诸年金银库存 (统一折算为金) (66)》

《表4 明和七年 (1770年) 后幕府诸年金银库存 (统一折算为金)  (66)》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德川幕府财政崩溃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然而上述措施,无法真正帮助幕府解决财政困难。上米上纳金虽能帮助幕府解决一定的财政危机,但只是将矛盾转嫁大名和商人身上,尤其是那些亲幕府的大名与商人,从整体上看依然削弱了幕府经济潜力;新田开发虽能提高年贡收入,但在市场调节机制下,米供应总量的增加意味着单价的下跌,从长期来看对市场没有掌控力的幕府收入并没有本质意义上的改变;货币改铸的收益作为幕府财政的补贴手段虽然有效,但长期的货币超发只能导致通货膨胀,以幕末安政二年(1855年)幕府金库的内部新旧货币兑换标准“庆长金百两换207两、元禄金百两换143两、享保金百两换213两、元文金百两换120两、文政金百两换104.5两”(65)来看,除享保年间发行的金货以外,呈越是早期发行的货币价值越高,而当时流通的货币则是价值最低的状态;而提倡节俭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一点从幕府几乎每年都要发布俭约令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才会三番五次发布命令。归根结底,这些措施都没有解决幕府财政的根本症结,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则需要改变幕藩体制这一江户时代根本的政治经济制度。故而幕府的财政状况一直处于困难状态,而表4所显示幕府的金银库存状态则反映了幕府财产虽未到破产,但只是勉强维持的这一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