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2006-2015年云南人粮关系状态评估》

《表4 2006-2015年云南人粮关系状态评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气候生产潜力的云南人粮关系及其未来变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计算发现(表4),近10a平均粮食单产仅占气候生产潜力的30%左右,说明气候-粮食转换指数k为0.3时,气候承载力指数与耕地承载力指数接近,即不同粮食需求水平下的人粮关系状态一致,当气候生产力指数k大于0.3时,人粮关系状态将由人粮平衡向粮食盈余偏移,k越大,气候承载力指数越高,人粮关系越协调。以2015年实际人口和耕地面积为例,当k超过0.37时,富裕型人粮关系状态转为粮食盈余,则云南的粮食供应将能完全保障温饱型、小康型及富裕型的需求。同样,Tspv-人口承载力代表理想状态下的最大承载能力,远远大于耕地-人口承载力。以小康型需求为例,多年平均耕地-人口承载力也仅为Tspv-人口承载力的30%左右,说明目前Tspv-人口承载力远远大于实际需求,耕地-人口承载力相对于当前的Tspv-人口承载力还有较大的可利用空间。因此,在当前的人口规模和粮食需求背景下,影响云南人粮关系状态的是气候生产潜力的利用率及粮食种植面积,在粮食需求逐渐增大的情况下,迫切需要进一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重点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供应方能完全满足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