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典型高氟地下水地区水化学特征[3]》

《表1 典型高氟地下水地区水化学特征[3]》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饮用水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全球尺度范围内,高氟地下水广泛存在,而不同区域地下水质千差万别,含氟地下水是否存在某些共同的水质特征?李连香[3]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天然高氟地下水水质特征,发现天然高氟地下水往往表现出pH较高、碳酸氢根含量高等基本水化学特性,且水化学类型以Na-HCO3·Cl型、Na-HCO3型为主(表1).相对于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电导率等指标,总碱度、pH值对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影响高得多,这主要是由于上述条件下含氟矿物溶解、氟离子被OH-置换更容易发生[3].提前检测筛查氟超标污染区、通过更换水源或对不同水加以混合以降低氟暴露水平,是控制分散农村地区地氟病控制的有效措施.但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分散单户式取水井,若要全面筛查地下水中砷、氟等有毒污染物,耗时费力,难以大范围实施.若从地球化学、地质学、气候学、土地利用等角度深刻认识污染形成机制与水质特征,结合地理信息、遥感等手段预测不同区域的风险水平,对于控制相关污染物风险具有重要意义[4].事实上,针对高砷地下水污染区的模拟与预测已开展相关工作,并取得较好的预测结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