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SSc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临床联系》

《表1 SSc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临床联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系统性硬化症相关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ACA:抗着丝点抗体;lc SSc:局限皮肤型系统性硬化症;PAH:肺动脉高压;ATA:抗拓扑异构酶Ⅰ抗体;dcSSc:弥漫皮肤型系统性硬化症;ILD:间质性肺疾病;SRC:硬皮病肾危象;抗U3RNP抗体:抗U3核糖核蛋白抗体;抗e IF2B抗体:抗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B抗体;“-”:无

BICD2是一种分子量为94 kDa的蛋白,是果蝇的两种人类同源基因之一,也是参与微管运动的类二蛋白家族成员。Fritzler等[36]发现,抗BICD2抗体是SSc新的自身抗体,阳性率为25.7%,较抗BICD2抗体阴性患者易并发炎症性肌病和ILD。多数抗BICD2抗体阳性者同时存在ACA,抗BICD2抗体主要的交叉反应表位是CENP-A,抗BICD2和ACA均阳性的患者很少发展为dcSSc,且改良Rodnan皮肤评分较低,ILD发生率低,但多出现胃食管反流病[36]。SSc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其与临床的联系,见表1。